二〇一八新锐摄影奖入围名单揭晓

展讯:二〇一八新锐摄影奖特展

发布时间:2018-09-20

 

时间:2018年9月21日—9月23日

(11:00-18:00)

地址:上海展览中心,延安中路1000号,近铜仁路

参展艺术家:白杉/曹佳杰/冯骏原&曾嘉慧/郭远亮/刘树奎/吕格尔/彭可/王译媚

策展人:Lisa A. Orcutt

 

前言

弧线多数时候被定义为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一部分。它还描绘了连续变化方向的运动,在照相机的云台上,这种运动轨迹表现为改变不同的观看视角。在参展的九位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中,这种观念体现为艺术家面对外部世界,由近期摄影史上惯常的用相机探索他者、陌生事物,转向自己或周边世界,如考量个人的身份、近距离拍摄自己的亲人、回到出生地或祖国,再或者用影像去探究自己国家一段少为人知的历史。

考虑到参展艺术家们各自处于艺术生涯的开始阶段,我们也自然会想到叙事写作里常用的“故事弧线”,在这里,艺术家们从一定意义上是各自故事弧线起点的描绘者,这个弧线起点上的一些共同特征包括对内在性,身份和人类主体间性问题的探索,这些作品反映了这群新兴艺术家在影像艺术工作中的多种观点和立场,而从展览制作实践的角度来看,能参与这些故事发展的起始点是一件有意义并让人兴奋的事情。

本展览的作品全部出自2018年色影无忌新锐摄影奖平台收到的超过10,000份参赛作品,艺术家包括:白杉、曹佳杰、冯骏原和曾嘉慧、郭远亮、刘树奎、吕格尔、彭可和王译媚。

在此感谢色影无忌和上海PHOTOFAIRS的主办者给这些年轻人以鼓励和展示机会。

策展人

Lisa A. Orcutt
 

参展艺术家及作品介绍

白杉《永珍》 

 © BAI SHAN, from photography book Yong Zhen, courtesy of the artist 

白杉的摄影书《永珍》提供了一个珍贵而有效地体察“他者”的范本,当这个“他者”是作者的母亲时,体察之中蕴含的好奇与尊重就显得尤为难得。生活照、旧日合影及母亲日记的节选彼此映照推进,呈现作为妻子、母亲、劳动者、身处并隐匿于社会关系人情世故网络中的永珍,同时勾勒出于平凡生活磨难中释放强大生命力却不自知、独一无二的个体。这部书温情、幽默、令人心碎,也因此引人入胜。《永珍》所催生的共情,远胜于大预算艺术家对诸如国际难民等流行议题所赶制的“项目”。不论从选材、美学、还是媒介而言,这都是一部高度自洽的作品,如同艺术家自己所意识到的那样:“她当然值得被书写。”——王辛

关于艺术家:

白杉,独立摄影师。

展览现场:

 

曹佳杰《无言》

 © CAO JIAJIE, from the series Wu Yan, courtesy of the artist

曹佳杰的 《无言》系列开始于她在最难过的一天写的一篇日记。通过随后对周围物进行的一系列干预,艺术家的照片成为一种沉浸式的自我表演:溢满画面的牛奶气泡,穿透白纸的排列小孔,意欲夺窗而出的气球....在创作这组作品的过程中,曹佳杰一方面深陷入画面所要表达的情绪之中,另一方面也在排解自己内心中无法言语的伤痛。这些情绪大多归于我们生活中的沉默,即是我们日常沉默的发泄物。

关于艺术家:

曹佳杰,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系大三在读学生。

展览现场:

 

冯骏原&曾嘉慧《炎热几种》

© FENG JUNYUAN and ZENG JIAHUI, film still from Monolith, Bipeds, Tetrapods, courtesy the artists

艺术家组合冯骏原和曾嘉惠的散文电影《炎热几种》,用多重视角来调查南亚地缘政治秩序的问题,并邀请观者重新思考该地区的现状和历史。本展览展示《炎热几种》的第一章,回溯了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对外经济援助行动达到高峰的时候,在科伦坡建设了“纪念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并对这一故事进行重新审视。在这个章节里,镜头画面引导人们观察基于特定历史情境的建筑美学,同时音频叙事将个人记忆,个人观点和历史记录的碎片编织在一起,从而扩大视角,引出对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作为一种理念的形成等历史片段的思考。

关于艺术家:

冯骏原,毕业于物理系和艺术系,现居费城。

曾嘉慧,毕业于文学系和人类学系,现居北京。

展览现场:

 

郭远亮《失重》

 © GUO YUANLIANG, Lose Balance series-Group photo.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Xitek

郭远亮凭借《失重》系列获得二〇一八色影无忌新锐摄影奖。郭远亮的作品“失重”探讨了他的祖父母以及与其共同生活的孙子的日常生活。郭远亮戏剧性地描绘了这种关系,呈现了日常的荒诞场景,并以极度亲密的视角观察他们的生活。镜头的直接性和近距离描绘了一幅复杂多面的画面,在其中展开了不同世代之间的亲密与距离。这里,图像似乎弥合了文字和动作所能承载内容的鸿沟,并揭示了在一段基于照顾和依赖的关系中沟通的局限。图像的美感既让所描绘的拍摄对象看起来很脆弱,同时又赋予了他们权力。——Elisa R. Linn

关于艺术家:

郭远亮,男,24岁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人。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摄影系,学习摄影4年,作品参加常青藤“行走计划”和南京艺术学院“对话国际高校”摄影邀请展。并在路德维希美术馆馆长和作出版物中发行。

展览现场:

 

刘树奎《局部肖像》

© LIU SHUKUI, from the series Partial portraits,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在《局部肖像》系列里,艺术家刘树奎对自己的肖像进行了一系列数字化处理。 对此系列艺术家如此描述:“通过涂抹、擦除、遮盖和变形等方式,改变了一张肖像照的可见和不可见的部分,以此探索一张照片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给观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他们可以通过对这些局部的观察,在脑海中自由地重构出一幅完整的肖像。”

关于艺术家:

1987年出生于河北唐山,现居住于福建泉州。曾入围2017年日本珂罗版国际摄影奖。

展览现场:

 

吕格尔《羌的山》

 © LYU GEER, Star Sea,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吕格尔在他的作品“羌的山”中对个人及地域的身份和历史进行了深思熟虑的探索。他展开了三个相互关联的项目,这些作品反映了艺术家对四川省汶川周边山区进行“重新认识”过程。从例如庄学本(1909-1984)等早期纪实摄影师那里获得灵感,吕格尔的照片是重新审视他的家乡的结果,在这里,随着景观的变化与现代化进程的推动,民族文化和地方特征以某种近乎舞蹈的方式逐渐消退与流动。由此产生对近期及遥远过去相关的质问、肖像、风光和思考同时以熟悉和意外的形式出现。本次展览展示出吕格尔14张摄影作品和一段录像,分别从《羌的山》计划“羌的山”,“上山寻海”和“星海”三个章节中选出。——Lisa A. Orcutt

关于艺术家:

吕格尔,1995年出生于四川,2014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专业本科,2018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硕士。

展览现场:

 

彭可《盐水池塘 Salt Ponds》

 © PENG KE, from the series Salt Ponds,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彭可凭借长期系列作品《盐水池塘 Salt Ponds》获得了「哈内姆勒·新锐摄影师奖」。通过冥想般的秩序,彭可的影像清晰地跟踪了中国室内外日常场景中缤纷的色彩、迷人的形式、奇怪的轮廓和纹理。尽管她的作品非常复杂,但她呈现静物的方式却是原生的——没有任何舞台性。人似乎并不是核心焦点,但当他们出现时,便处于一个脆弱与亲密的时刻。他们从不看相机,专注于自己的世界。这种内省是引人注目的,并提供了丰富的挖掘日常生活形象的方法。基于她现有的装置以及对其印刷品之物质性的实验,由她获得「哈内姆勒·新锐摄影师奖」,她会如何进一步延展她的表现方式将是令人期待的。——Oluremi C. Onabanjo

关于艺术家:

彭可,1992年生于湖南长沙,成长于深圳,现在洛杉矶和中国南方生活和工作。她相信“观看”这一静止行为的动态力量,和摄影的自我投射和心理学潜能。2015年于罗德岛设计学院摄影系获得艺术学士学位,2017年获玛格南基金会和中参馆的Abigail Cohen纪实摄影基金。

展览现场:

 

王译媚《孖 Shuangxi》

 © WANG YIMEI, from the series Shuangxi, courtesy of the artist

王译媚是同卵双胞胎。 她的双人肖像系列《孖Shuangxi》探讨了个人身份——作为相互关系和情境的产物——是如何不断变化的。通过网络和朋友圈,艺术家找到了这些合作者,这些照片通常是在这些陌生人的家中拍摄的,穿着艺术家事先准备的衣服——通过相同的服装,两个陌生人建立了一种临时的虚拟关系,对于两位拍摄对象来讲,这是一种在舒适与不适,信任与不熟悉之间摇摆的局面。艺术家作为‘闯入者’尝试表演和实现穿越的欲望,而志愿者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下,在画面里和艺术家共同引导观众,进入一种未知和矛盾的情境中。

关于艺术家:

王译媚1993年出生于广东深圳,2017年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摄影系,获硕士学位。王译媚的艺术实践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特征,呈现出一种不受地域和语言限制的视觉符号。曾获美国PDNedu国际摄影比赛提名(2016),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学院收藏奖(2016),第六届大理国际影会新锐摄影师提名(2015),第十五届平遥国际摄影节新锐摄影师奖(2015)作品曾展于中国,美国,英国等地。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作品由德国哈内姆勒艺术纸全权输出,为“二〇一八新锐摄影奖特展”带来了完美的呈现。哈内姆勒自创立之始,富于前瞻性的态度始终指引着公司稳步发展,在四百多年如一日执着于对原料和品质的严格要求的同时,也不断调整和创新,只为实现一代代艺术家对于承载介质的终极理想。

 

《风眼》——EOS装置艺术

关于《风眼》:

我们生活在一个无时无刻被“看”的环境里。尤其在大城市,我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多数情况我们并不知道谁在看,呈现在观察者眼中的画面是怎样的。而当我们看到这些画面时,我们会发现它们是没有温度的,没有任何感情成份,只是作为一种信息摆在观察者面前。

另一方面我们也是主动的观察者,我们会用手机,用数码相机,录像设备来“看”别人,“看”自己。这时画面所呈现的是带有我们主观意识,有情感注入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像通过信息媒介交汇在一起,好像冷暖空气的对流,形成一个巨大的影像漩涡。我们身处其中,被它左右却不自知。

我希望通过这件装置作品与观众进行交流,制造在场感,揭穿“观看”和“被看”的真相,带给我们多一点自觉和自由。

Leon

 

展览现场:

 

  弧线——二〇一八新锐摄影奖特展现场

二〇一八新锐摄影奖回顾

在此特别鸣谢佳能品牌EOS系列产品、德国哈内姆勒艺术纸、SpaceNK对二〇一八新锐摄影奖特展的大力支持,期待更多关心新锐摄影奖特展的朋友们前来现场观展。